
发布时间: 来源: 本站
2024年3月25至31日“中国麻醉周”期间,小编就和大家好好唠唠,关于麻醉的那些事儿~对于麻醉,你可能存在着不少的误解!
你以为的麻醉 VS 现实中的麻醉
01 不就是打一针让手术不疼吗?
其实不然,这一针——
● 是全麻、局麻,还是硬腰联合麻醉?
● 用哪些药品、打多少剂量、效果能否持续到手术结束?
● 如果手术时间延长,怎样维持合适的麻醉深度?
● 病人会不会出现药物过敏?
...这一针,关系到手术能不能成功,患者能不能安全醒来,是非常重要的呢!
02 打一针,麻醉医生的工作就结束了?
没那么简单,麻醉医生在术前评估、术中管理和术后康复的环节里,担负着诸多重任。
每个麻醉医师都得争做医学“全才”,了解内外妇儿等各种医学知识、各项医疗指标,才能胜任麻醉工作。
危急重症监测治疗、术中抢救、急救复苏、各种高精尖手术等,麻醉医师的保驾护航不能少,麻醉药物都是以微克计算,稍有差池都会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所以,麻醉医生的工作绝不是“随便”打一针那么简单的哦。
03 麻醉副作用,全麻手术后,人会变傻?
所谓变“傻”,医学上称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事实上,麻醉药物抑制神经系统是暂时性的,人的记忆会被中断。当抑制结束,神志及各种反射就会恢复,麻醉药物也会随着代谢排出体外。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全麻药都是短效的、可逆的,肝肾功能正常的患者几小时可代谢完全。
再说,大脑是个极其复杂的器官!疾病、年龄、情绪、睡眠等都会对其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目前并没有明确证据表明麻醉药对智力有显著影响。
所以
不要再担心麻醉后
你的脑袋瓜子会变傻啦!
目前的全身麻醉药物和技术
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
03 术后疼痛,不应该是尽量忍耐吗?
这种观念是错误的!
严重的术后疼痛可能引起身体的应激反应,引发心率、血压、能量消耗、胃肠道恢复异常,带来焦虑、睡眠障碍等一系列身心改变,从而影响到术后康复的速度和生活质量。
有些术后急性疼痛如未积极治疗,可能演变为慢性疼痛,可持续半年甚至数十年之久。
麻醉远不止让患者“睡一觉”这么简单,作为现代临床医疗的枢纽环节和特殊学科,麻醉在确保围术期的舒适及术后康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多模式术后镇痛
术后康复的福音
现在外科手术涉领域广泛、术式也更为复杂,但我们听到术后疼痛难忍的抱怨却越来越少,这离不开咱们麻醉医生对术后镇痛辛勤的规范管理,术后镇痛可采用以下多种方法:
● 经静脉病人自控镇痛(PCIA)
●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术后镇痛
● 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CEA)
● 口服止痛药
● 静脉或皮下注射镇痛药
以上这些镇痛方式,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术后的疼痛与不适。
生孩子的痛相信很多妈妈都体会过,一般顺产时经历的是10级的痛,而选择剖宫产手术的妈妈术后更要面临两个阶段的疼痛:产后下床和产后按压宫底。术后的这些疼痛经历,往往让妈妈们身心疲惫。
我院使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的镇痛方式,将局麻药物注射至腹横肌平面筋膜层,全程在超声引导下操作,药物注射在指定位置,可缓解疼痛、减少静脉用药量。
我院麻醉手术科目前运用的多模式术后镇痛方式,缓解了术后刀口疼痛、术后频繁按压宫底排除淤血和滴注缩宫素促进子宫收缩复旧所引起的刀口剧烈疼痛,有利于产妇早下床活动,防止腹腔粘连~
总的来说,目前术后镇痛的发展已经日趋成熟,如果还认为“术后疼痛不可避免”、“开刀哪有不痛的”那就“out”了哦!
麻醉手术科简介
我院麻醉手术科是集临床麻醉、手术配合、危重症抢救、疼痛治疗、教学及科研于一体的一级临床科室。科室引进拥有丰富经验的麻醉医生和专业设备,每年承担全院各类手术的麻醉工作一万余台,负责各种疑难病人会诊、气管插管、深静脉穿刺、危重病人抢救、复苏等。
服务范围
★ 妇产科手术麻醉
★ 产房分娩镇痛
★ 门诊短小手术麻醉
★ 生殖中心无痛取卵
★ 麻醉专家门诊
★ 麻醉评估门诊
麻醉手术科全体医护人员秉承“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关注患者心理需求,帮助他们克服恐惧感和无助感,以温暖、温馨、温情为目标,全面提升患者的就医感受,朝着“有温度的医疗”不断迈进。
线上客服